港媽必睇|仔女偏食好煩惱 食材替換到行為引導改變偏食習慣! | GOODEAL 早早鳥 - Grab Your Coupons & Discounts

港媽必睇|仔女偏食好煩惱 食材替換到行為引導改變偏食習慣!

article-cover

在香港雙職家庭普及、快餐文化盛行的環境之下,兒童偏食問題愈來愈普遍。根據香港大學2022年調查,4-8歲兒童中有65%每週至少3次拒絕進食蔬菜。GOODEAL整合一些實戰經驗及資訊,為你提供符合香港生活節奏的解決方案!


Part 1|香港常見偏食類型與營養缺口

「白飯撈汁」型

  • 典型表現:只食白飯/意粉,抗拒肉類蔬菜
  • 營養風險:缺乏鐵質、鋅、維他命B12

「炸物控」型

  • 典型表現:非油炸食品不食,尤其鍾意餐肉、魚蛋
  • 營養風險:Omega-3脂肪酸、膳食纖維不足
  • 隱藏危機:攝取過多反式脂肪,影響腦部發育

「分離主義」型

  • 典型表現:食物混合就發脾氣,例如湯餸分開擺
  • 行為成因:觸覺敏感期未適當引導,常見於2-4歲幼兒

家中小孩只喜愛炸物,令家長好煩惱!


Part 2|食材替換實戰手冊

 蔬菜類聰明替換法

  • 抗拒菜葉:改用瓜類(翠玉瓜刨絲扮「麵條」)
  • 抗拒綠色:紫椰菜+紅蘿蔔製彩虹沙律
  • 實用貼士:善用急凍雜菜包,5分鐘完成「雜菜炒蛋」

 蛋白質攝取方案

  • 抗拒肉塊:改用豆腐魚餅(鯪魚肉混合嫩豆腐)
  • 抗拒魚腥:選擇銀鱈魚或罐頭沙甸魚(連骨補鈣)
  • 創意食法:雞肉撕成絲扮「雞肉鬆」拌飯


主食類營養升級

  • 白飯改造:加入紅米/藜麥(比例從1:9逐步調整)
  • 意粉變奏:用南瓜蓉製作「假芝士醬」
  • 港式特色:腸粉卷雜蔬,自製健康版「齋腸」


Part 3|行為引導黃金法則

 建立「食物探索」儀式

  • 超市遊戲:讓孩子挑選1種新食材(每週1次)
  • 親子廚房:簡單任務如撕生菜、攪拌蛋液
  • 視覺刺激:用卡通造型餐具擺盤(參考日本便當技巧)

 調整進食環境

  • 時間管理:固定用餐時間,兩餐間隔4小時
  • 份量控制:用小號碗碟營造「食完有成就感」
  • 同儕影響:組織「小朋友煮飯仔」聚會

 學校配合策略

  • 與老師溝通:避免用「食完先有得玩」作條件
  • 自備飯盒:用矽膠分格盒保持食物分離狀態
  • 點心選擇:用乳酪杯代替包裝蛋糕


提醒:3大禁忌行為

  1. ❌ 用甜品作獎勵(強化「正餐=苦差」觀念)
  2. ❌ 追住餵飯(破壞自主進食能力)
  3. ❌ 當面標籤「佢好揀飲擇食」(造成心理暗示)

11

▲ 即 Like Goodeal 早早鳥 專頁

▲ Follow Instagram @goodeal.hk 觀看精選內容

Bootstrap